訓練寶寶如廁,絕非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務,除了要考慮寶寶的發展是否適合之外,照顧者也要提供一個舒適愉快的如廁環境,當然,適度的鼓勵與讚美也是如廁成功\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寶寶ready.訓練才開始
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,曾觀察2,000名小朋友發現,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,等待寶寶具備足夠的條件之後,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,則寶寶抗拒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。

eeva09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,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。如果父母聽之任之,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,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,正所謂「千里之堤毀於蟻穴」。因此,專家提醒父母: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,趕快防患於未然,並尋求迅速制止的辦法。

1.不良擦拭
  必糾理由:孩子會自己使用尿壺時,你或許願意讓他自己來處理。但是如果沒有擦拭妥當的話,他的手可能會弄得一團糟。對女孩子來說,不當擦拭可能會導致膀胱炎。
  制止方法:要檢查一下,看看他的內褲就知道了,孩子也許還會需要定期的指導。

eeva09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攻擊性行為
  為何不容忽視: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,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,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,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。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,如果你不管的話,孩子到了8歲左右,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。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。
  制止方法: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。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,「那樣會傷了妹妹。如果他這樣對你,你會怎樣呢?」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。在下次出去玩之前,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,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。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,如果他再犯的話,不讓他出去玩。

2.打斷談話

eeva09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對父母來說,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有感受快樂的能力。這裡說的「快樂」可不是給他買個心愛的玩具那麼簡單。
真正的快樂可以滋養孩子的心靈,讓他對周圍變化繁複的世界有足夠的抵禦能力。專家們說,快樂的孩子都有同樣的特點,比如:開朗樂觀,有自制力,而且非常自信。

這裡給你一些建議,讓你可以帶孩子走到生活充滿陽光的那一面。

1. 給他一些發呆和閒逛的時間

eeva09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、過度照顧︰
現在許多小孩一生下來,就被照顧的無微不至,其結果可能剝奪了孩子學習、成長的機會。從小被餵食到了兩三歲甚至更大,孩子的小手缺乏拿湯匙、筷子的練習,會導致手部肌肉的發展問題,上了小學可能連寫字都會很困難。一直餵食孩子柔軟的食物怕他噎到,會讓孩子沒辦法發展咀嚼能力,甚至沒辦法正確發音。怕孩子冷、怕孩子熱、怕孩子受傷、怕孩子在外面被欺負,處處保護的結果,反而是在傷害孩子。

2、過度安排︰
相信你的周遭,一定有許多行程排得比你還滿的孩子。但許多研究都發現,被過度安排的小孩,最後都容易喪失對生活的熱情、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。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.阿姆斯壯特別提醒父母,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無所事事、隨性玩耍的時間,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,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充分的發揮。
每天至少空出一段時間,什麼都不要安排,讓生活有點不可預期的樂趣。

eeva09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